科技崛起、经济转型、消费变革……沧田碧海须臾改,什么被打破?什么在建立?我们当如何自处?如何应运而变?
本期的“BAC大咖聊消费”系列讲座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灯。
(相关资料图)
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MAP(BAC方向)有幸邀请到了彭泗清教授,进行了一场题为“I-AI-爱:消费变革的三种动力与三角难题”的讲座。本次讲座阐释了三种动力与消费的关系,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区,提供了解决三角难题的思路,并且分享了相关的研究进展。
BAC方向负责人王芳老师主持本次讲座
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,我们迎来了消费4.0时代,消费者的自我感知逐渐崛起,期待和需求正在悄悄发生变化,人们越来越强调消费活动的“悦己”功能,期待那些能够满足自己喜好、展示真实自我、塑造理想自我的产品。
忽如一夜春风来,科技发展为消费提供了更丰富的场景、更便利的渠道,为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。“I(自我)-AI(科技)-爱(爱心)”之间的相辅相成也变得尤为重要。
同学们正在认真听讲
科技赋能
——君子性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
技术进步似乎是无边无际的,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消费活动、生活习惯、价值体系。
一些人认为,人工智能是人脑的延伸,其发展是大势所趋;另一些人认为,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威胁人类的主导性,应当对其予以限制。“如何善用人工智能,为个体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?”这个问题,引发了大家的思考。
科技的进步是人类的进步。彭教授提倡,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,应以爱为领航,着眼“人心”,服务“人类”。同时,高质量离不开科技创新,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引导科技向善,而不是束缚手脚。出发,永远是有意义的事情。“I-AI-爱”三角,既是难题,也是办法。在新消费市场中,应辩证地看待三者的关系。风乍起时,合力共促,将顺其美。
如今信息技术的应用促动了数字营销的发展,比如敦煌研究院推出的数字敦煌项目,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,以300DPI的图像采集精度,打破了时空限制,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游览、欣赏敦煌文化瑰宝,拓宽了其文创产品的销售渠道。
人类不断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来打破自己的边界,君子性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随着科技的进步,未来会有更多的创新产品被带入寻常百姓家,裨益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要。
自我之智
——Tobuy or not to buy,this is a question.
彭教授将当今消费者行为概括为十大特征,并且以粘性流体运动形态为喻,以“湍流状态的高频社交导向”来形容当前消费者与外部信息的交互形式。
当代中国消费者行为的十大特征
打开手机,铺天盖地的商品信息让人目不暇接。同时,“买不买?买哪样?”、“买买买,越买越迷茫”也成为了一种日渐凸显的现象。消费者应当有着更加明晰的自我定位,自我不仅要壮大,而且要坚实,知所求才能称心如意。还要更好地平衡群己关系,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,爱天地能让浪漫绵延不绝。
彭教授还阐明了在消费过程中,“更满足”与“更美好”的区别与联系。无论是消费者、创造者,还是调和者,都应当拓宽视域,不用比较来印证满足,不以收益来衡量价值,以意义感和责任感来支撑获得感,用生活境界升华来引领消费升级。
爱人利物
——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大街上,希望你抬头还能看见月光。
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,人们的消费活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,精准推荐、按时送达、全网比价、源头查询……也使得消费市场趋于丰富化、公开化、透明化。
消费者对一些“伪创新”、“博眼球”、“假文化”的生产经营行为不会再轻易买账,企业的价值观和道德指数已经成为了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重要一环。从鸿星尔克的捐款行为引发“野性消费”,到以“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”为愿景的小米实现增速奇迹。所谓真诚才是必杀技,对于生产和销售方而言,评价标准不应再局限于秤平斗满,而是真正的务实求精。
彭教授指出,爱心和价值观应当在消费活动中起到导航作用。在爱与关怀下,合理地运用科技创新的力量,真正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,提升人们的获得感、幸福感,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消费环境。心中有丘壑,雨露自惠泽。
所以,无论作为消费者,还是消费活动的助推者,我们都要知道,是爱让科技有了温度,有温度的科技才能悦己、悦人、悦万物。
彭泗清教授与参加讲座的导师合影
彭泗清教授与BAC方向学生代表合影
彭教授提出,“百年好合”是破解“I-AI-爱”三角难题的基本思路。
“好”指科技创新不仅要新,而且要好;“合”指三者要协调、和谐、相互促进;“百年”是指可持续,只有持续健康发展,才能真正地造福于人们的生活。
我们作为BAC方向的学生,应当对此进行更深入的思考。千钧将一羽,轻重在平衡。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,为新消费市场的发展贡献出我们的力量。
文案 | 李思瑶
排版 | 黄可
审核 | 李彬莎
贝壳是谁?
标签: